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,许多革命烈士为国捐躯,其中最著名的是刘胡兰烈士。刘胡兰不仅因在牺牲时年仅16岁而为人所知,更因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: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”。
那么,问题来了。山西地处偏远,刘胡兰的英勇事迹是如何引起毛主席的关注的呢?据史料记载,刘胡兰的事迹很快就在晋察冀广为传颂,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那么,谁能够惟妙惟肖地成功扮演刘胡兰呢?这里不得不提刘胡兰的妹妹刘爱兰,她亲眼目睹了姐姐遇害的经过,深有同感。
刘胡兰和刘爱兰是山西云水云周西村的姐妹,她们的父亲是个老实的农民。1932年刘胡兰出生,三年后刘爱兰也来到了这个世界。然而,命运多舛,当刘爱兰四岁时,母亲因病去世,留下刘胡兰姐妹俩和年老体衰的父亲,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。
展开剩余79%刘胡兰的家庭生活艰辛,每日不知有饭,何况未来如何。与此同时,解放战争在山西肆虐,云周西村经常成为武工队活动的地点。作为家境贫困的孩子,刘胡兰深知武工队是老百姓的希望,因此经常协助他们站岗放哨,传递情报。
因此,刘胡兰加入了云周西村的第一个儿童团,并参加了妇女救国会。由于她工作积极,思想进步,组织上将她送到解放区的妇女培训班进修。回村后,刘胡兰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的干事。
尽管年仅十五岁,刘胡兰却表现得像个成年人,经常冒着枪林弹雨,冲到前线抢运伤员,并在家中精心照料伤员。她乐此不疲地做军鞋,运送军粮,因为她深信这些事情关乎她的责任。
人们说得好,血浓于水。由于出身贫寒,刘胡兰天生反感地主和恶霸,尤其是那些肆无忌惮的乡村头目。
后来,为了打击八路军武工队,阎锡山开始清剿文水县。上级命令刘胡兰和伤病员一同转移,但刘胡兰坚持留下,因为她熟悉当地情况,能为武工队及时提供情报,有效打击敌人。
刘胡兰刚送走伤员,敌人就在第二天清晨包围了云周西村,声称这里藏有八路军重要人物。刘胡兰和村民们被迫到晒场上,她一眼就认出被捕的石三槐,心中明白,这个人已背叛。
然而,石三槐并不认识村里的领导,对刘胡兰也不熟悉。只要刘胡兰不站出来,本可以避免危险。但为了保护同志,刘胡兰毅然挺身而出,在敌人的威胁下,大声宣称自己是村干部,不应让老百姓受牵连。
石三槐知道刘胡兰的身份,认为从她那里能获得有价值的情报。他向敌人的小头目透露了刘胡兰的身份,敌人高兴地抓住了她。他们以为这个年轻姑娘很好对付,只需点点小恩小惠,就能获取武工队的情报。
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刘胡兰尽管年幼,却心如坚石,无论敌人如何引诱、拷打,她都不泄露任何党的机密。敌人愤怒至极,决定公开处死这个坚强的少女,作为儆效百人。
面对敌人冷酷的铡刀,刘胡兰毫不畏惧,高声喊道:“怕死就不当共产党!”1947年1月12日,年仅十六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牺牲。妹妹刘爱兰在群众的保护下,目睹了姐姐被害的一切,这场景令人心碎。面对这种残酷的打击,刘爱兰当场昏倒,七天内未能醒来。
第八天,刘爱兰终于苏醒,但身心俱疲,无法释怀。八路军代表为了保护刘胡兰的家人,安排她到晋察冀军区的战斗剧团工作。
与此同时,关于刘胡兰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已经在军区广为传播,解放区的报纸也刊登了她的英雄事迹。有一天,任弼时带着报纸去见毛主席,简要介绍了刘胡兰的事迹。毛主席看后深感悲愤,想不到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能有如此伟大的牺牲精神。
毛主席随即振笔疾书,题下了那八个大字,以表彰刘胡兰的伟大精神。晋察冀军区的全体军民看到毛主席亲笔题字,无不为之振奋,刘胡兰的伟大精神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反响。
作为战斗剧团的新星,刘爱兰自然成为扮演刘胡兰的最佳人选。对她而言,每次饰演姐姐都是一次心灵的升华。随着刘胡兰精神的传播,
发布于:天津市